育兒津貼、托育補助 只能擇一申請
為解決超低生育率帶來的少子女化危機,行政院端出「準公共化托育補助」,適用於家有0到2歲幼兒的家庭,不僅全國一口價、定額補助,同時訂有排富條款,減輕一般家庭及弱勢家庭的育兒負擔。
至於「舊制」托育補助,申請的家庭需同時符合家庭綜所稅率20%以下、目前沒有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2項條件,根據照顧者身分不同,每月可領2000至3000元,若是交給受訓126小時的親屬保母(例如爺奶)照顧可領2000元,其餘有證照的一律領3000元。
想領新制津貼或補助 需滿足這些條件……
爸媽下個月能領多少錢?有4種可能
第一種情境:
原本的托育單位(托育機構或保母)決定和政府簽約,成為準公共化托育單位。
這是最簡單的情形,寶寶如果送到簽約的托育機構,機構會代辦所有事情,父母什麼都不用做,9月初就能領到8月份的6000元;寶寶如果交給保母照顧,家長可詢問保母隸屬哪一個居家托育服務中心,並到該中心辦理申請手續,只要完成註記,同樣能領到6000元。
第二種情境:
由於托育新制給予2個月緩衝考慮期,因此托育單位直到截止日期9月30日,才決定和政府簽約。
在這種情況下,家長9月初暫時不會領到8月份的補助款,如果托育單位在9月30日以前決定簽約,家長9月底、10月初就會一併領到8、9月份的「托育補助」共1萬2000元。
第三種情境:
托育單位直到9月30日為止,依然決定不和政府簽約。
這種情境下,家長9月初同樣暫時不會領到8月份的補助款,一旦過了9月30日,家長就視同自行照顧孩子,系統將自動轉回「育兒津貼」體系每月2500元,9月底、10月初的時候就能領到8、9月份的育兒津貼共5000元。
第四種情境:
目前孩子給受過126小時訓練的「親屬保母」照顧,可能是爺爺或奶奶,每月原本可以領到2000元補助。
在新制中只要送托到簽約單位的孩子,就是領6000元「托育補助」,其他任何狀況如父母自己照顧、爺奶照顧、送到沒有簽約的單位照顧,通通領「育兒津貼」每個孩子每月2500元,不再有親屬保母的角色存在。
簡單來說,現在交給親屬保母照顧的家庭,原本只有2000元「托育補助」,但8月上路以後則改領2500元「育兒津貼」,不減反增。
新制再過3天就要上路,爸媽們最大的疑問就是「下個月到底能領到多少錢」,有4種可能情境,提供給民眾參考。